Planto logo
  • 手機App與理財資訊
    Nav item
      手機App與理財資訊
      商業解決方案
      企業服務
  • EN
     | 
    Planto logo
    EN
     | 
    Sidebar hamburger menu
    Image

    【永續首置】近親轉讓物業慳幾多稅?了解甩名方法及風險

    所有文章 » 上車置業
    最後更新: 2020年 1月 14日•  閱讀時間:3分鐘

    Read in: English

    文章目錄文章目錄
    • 首置買600萬樓   比非首置慳85.5萬稅

    • 近親轉讓物業4大風險

    雖然香港樓價近期回落,但仍然貴絕全球,連帶買賣物業稅項亦十分昂貴。自港府於2013年實施雙倍印花稅、2016年起對購買多個物業收取15%從價印花稅以來,許多聯名契約的業主相繼除名,以回復「首置身分」,在再次入市時慳稅。

    根據Q房網綜合統計數字,去年首7個月,內部轉讓個案佔整體二手成交超過一成;單計7月份,有關個案繼續增加,佔整體二手成交升至16% 。筆者認為,這個現象反映業主對後市審慎樂觀,希望在「甩名」後尋找最佳時機,以首置客的身分再度置業。

    首置買600萬樓   比非首置慳85.5萬稅

    以聯名或個人名義持有物業的香港永久居民,可透過內部轉讓(出售)的方式,將持有物業的業權轉名給近親,例如父母、兄弟姊妹、配偶、子女等。「近親」的關係容許他們在業權轉讓時,豁免15%的買家印花稅,而只是按一般的物業印花稅繳稅。完成業權轉讓(「除名」)之後,該人士就可恢復「未持有物業」的身分,倘若之後再度入市,可節省高達15%的「辣招」稅。

    舉例來說,夫婦原本聯名持有一個市值600萬元的物業,丈夫將其擁有的50%業權轉名給妻子,應課印花稅款為4.5萬元(300萬元 x 1.5%)。其後,丈夫再以「首置」身分買入市值800萬元的單位,應課印花稅項將由樓價15%(120萬元),大幅降至3.75%(30萬元)。連同此前「甩名」所產生的印花稅,內部轉讓為夫婦二人變相慳稅85.5萬元。

    根據現時的法制,丈夫可以一直重覆這個動作──購入物業再轉讓予妻子──那麼丈夫就可永續首置身分,每次置業都免卻辣招稅。相比15%辣稅,適用於首次置業的印花稅稅項僅為1.5%至4.25%,如果是樓價200萬元或以下的物業,更只需支付100元釐印費。

    「借人頭」買一手樓成風氣

    類似的手法在新盤市場也開始盛行。不少準買家會向親屬「借人頭」來入票抽籤,以增加新盤中籤的機會率。如果成功買入新盤,準買家可以透過內部轉讓形式,向家人取回完整業權,而倘若業權轉讓是在3年「辣招」限售期過後才進行,準買家則不用繳交額外印花稅。

    上述慳稅策略並非違法,而對不少買家來說都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為何不是每個人(有能力持有多於一個物業的買家)都這樣做?雖然這種做法有顯著效益,但仍須留意潛在的風險。

    近親轉讓物業4大風險

    一些買家的確能透過內部轉讓節省印花稅開支,惟卻不應忽略其他重要的考慮因素。

    按揭融資

    銀行在按揭貸款批核方面一向審慎,當中的批核準則包括供款人的整體財務實力,尤其對於年紀較大或本身持有多個物業的買家會更為嚴謹。在上述例子中,丈夫買入物業時,他可能有足夠資格獲批銀行按揭貸款,但該物業以內部轉讓予妻子後,如果她未能通過一系列的壓力測試(供款與入息比率等),銀行未必會批出貸款,或者會提高按揭利率才接受申請。因此,丈夫可能需要成為妻子的按揭擔保人,而銀行也會綜合夫婦二人的財務能力去評估風險。父母將權轉讓給孩子也是如此。誠然,一個家庭實不應承受超過本身能合理負擔的債務,入市前宜妥善評估融資風險。

    交易成本

    物業交易可能涉及額外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如律師費)和一些後續開支。而如果在未過罰息期之前重新承造按揭,可能要向銀行交回現金回贈及支付罰息。

    遺產規劃

    當物業聯名契約的其中一名業主去世,業權會自動轉移到另一方手上。個人擁有的物業業權在其業主去世後,或牽涉到長期的遺囑認證程序,尤其是當他們未有更新遺囑時,恐導致更為繁瑣的法庭程序,甚至引發家庭之間潛在的法律衝突。

    其他稅項和業權考慮

    一些業主可能傾向以大幅低於市價來轉名(以節省印花稅),但稅務局有權追回差價,甚至追討額外罰款。如果通過「送契樓」(原業主以送贈形式將業權轉讓予新業主)方式來進行業權轉讓,有關交易仍被視為財產轉讓,需根據物業銷售準則課稅。倘若送贈人宣布破產,債權人有權要求索回送贈人破產前5年內的「送契樓」。物業轉讓亦可能增加物業出售的難度,因為銀行可能不願意在該物業轉讓後5年內批出按揭申請予新買家。

    總結而言,物業內部轉讓提供合法的途徑降低稅務開支,但存在許多潛在的複雜問題需要考慮。故此,在採取這個策略之前,你應該先諮詢專業的法律和稅務顧問,以助你作出更明智、更準確和可行的投資決定。此外,政府已經表明會密切關注情況,我們也應關注未來政策或將轉變。

    注意:本文中引用的例子僅供參考,不會就其準確性作出任何陳述或保證。本文並非作為稅務、會計或法律建議之用途。讀者在考慮物業買賣時,應向專家諮詢專業意見。

    原文由OKAY.com撰寫及刊登於作者的網站。

    推薦閱讀

    免費訂閱電子報,獲取最新按揭情報!
    我們會每星期向你發送銀行的按揭利率和回贈優惠。
    #近親轉讓物業
    Share:
    Share via FacebookShare via TwitterShare via WhatsAppShare via LinkedInShare via URL
    Share via FacebookShare via TwitterShare via WhatsAppShare via LinkedInShare via URL
    Planto half screen app
    追蹤開支、計劃目標,一切簡單無比簡簡單單地理財
    追蹤我們,接收更多實用資訊!
    instagram
    Instagram
    @planto.hk
    facebook
    Facebook
    @Planto.HK
    linkedin
    LinkedIn
    文章目錄文章目錄
    • 首置買600萬樓   比非首置慳85.5萬稅

    • 近親轉讓物業4大風險
    Close

    免費訂閱Planto電子報

    緊貼理財知識+最新優惠

    Planto理財App免費試用

    全港下載量超過200,000

    Apple StoreGoogle Play
    MobileMobile
    Planto white logo
    香港灣仔駱克道3號22樓
    Planto Limited © 2025
    虛擬銀行
    虛擬銀行迎新優惠虛擬銀行存款利率比較虛擬銀行銀扣賬卡 / 信用卡虛擬銀行貸款
    虛擬銀行
    dropdown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