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股票絕非簡單學問,忙碌的香港上班族未必有時間與心力去應付。正因如此,很多理財及專家都建議以「月供股票」作為長線投資方法。
所謂月供股票,即無論市況升跌,均於每月固定日期以定額資金購買指定股票,既能簡化決策過程,又有助分散入市時機風險,讓投資更見穩妥。
熱門銀行/證券行月供股票服務與收費比較
銀行/證券行 | 股市 | 最低月供金額 | 佣金及平台收費 | 月供選項 |
富途牛牛 | 港股 | HK$1,000 | 佣金0.03%,最低HK$3/訂單;平台費0.3%,最低HK$5/訂單 | 可選擇按周或者按月供款 |
老虎證券 | 港股及美股 | – 港股:HK$500 – 美股:US$2 | 港股推廣期內免佣金及平台費; 美股佣金US$0.0049/股,最低US$0.99/訂單 平台費US$0.005/股,最低US$1/訂單 | 可選每周、每兩周或每月供款 |
uSMART盈立證券 | 港股及美股 | HK$1,000 | 佣金0.03%;平台費HK$12起 | 每月8日或15日扣賬,然後於最臨近交易日買入 |
中銀香港 | 港股 | HK$500 | 供款額0.25%,最低HK$50 | 每月第10日供款 |
花旗銀行 | 港股 | HK$1,000 | 供款額0.25%,最低HK$50 | 每月第10日供款 |
滙豐銀行 | 港股 | HK$1,000 | 免佣金;每月HK$25-HK$30託管費 | 每月第七日截止,截止日期後的第3個交易日買入 |
輝立證券 | 港股 | HK$1,000 | 供款額0.25%,最低HK$50 | 每月第三個交易日買入 |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
月供股票費用拆解
股票交易費用對整體投資回報影響深遠,絕非瑣碎枝節,月供股票亦都一樣。以下簡介傳統逐手買股票與月供股票的收費模式。
逐手買股票成本
傳統買賣股票通常用「每手」為單位進行交易。以港鐵公司(0066)為例,每手為500股,假設股價為每股HK$26.1,入場門檻即為約13,050元,再加上手續費與其他雜費,投資者入市總成本料為逾HK$13,100。
月供股票成本
相比之下,月供股票則提供更具彈性的入場方式。月供股票以每股為單位進行累積,入場費為「每月定額供款 + 手續費」,毋須一次過籌集大筆資金即可入市。
每月買入的股數,則按當時市價計算:股價越低,同一筆供款可購入更多股份;若市價攀升,則相對買入數量減少。此種平均成本法,能自動調節入市成本,長遠有助攤平風險。
此外,無論是以逐手買入還是月供方式持有股票,投資者亦有機會要付擔額外交易成本。不同銀行及證券商收費標準各異,除基本的交易佣金外,還可能包括存倉費、代收股息手續費、提取實體股票的費用等。部分平台設有最低收費門檻,亦有部分提供免佣或優惠,選擇證券商時宜仔細比較。
月供股票實戰例子
Bob是一位初入職場的年輕人,手頭資金有限,但他深明及早理財的重要。他決定透過月供股票方式,每月用HK$10,000月供股票A,穩步建立個人資產。

在3個月內,Bob每月固定投資HK$10,000,累計投入資金共30,000元。由於股價逐月上升,他於股價低時能買入較多股份,股價高時則自動減少買入數量。
從表中可見,Bob在股價分別為HK$5、HK$6及HK$7時持續買入,最終平均每股成本為HK$5.89,明顯低於第三個月的市價(HK$7)。
透過月供股票操作,Bob成功運用「平均成本法」(Dollar Cost Averaging),平衡入市成本,減輕市場動蕩對投資帶來的影響。
月供股票好處
月供股票讓投資者以每月定額資金,靈活購入不同股數,逐步累積資產。此種投資方式備受推崇,原因在於其結合紀律、效率與彈性,帶來多重好處:
- 「平均成本法」:透過「平均成本法」,投資者於不同時點入市,能平衡價格波動所帶來的風險,長遠有助降低整體持股成本,減輕高位入市的壓力。
- 養成儲錢習慣:驅使投資者每月儲錢。這種定期投資的習慣,有助培養長遠理財觀念,對財務自律十分重要。
- 省時省力:月供模式自動執行買入指令,讓投資者遠離短期波幅的情緒影響,節省時間與心力之餘,更減少決策錯誤的機會。
- 入場門檻低:市面上的主流投資平台,月供股票的最低供款額低至每月HK$500,投資者毋須積累大筆資金,亦可隨時起步,適合資金有限的年輕投資者或理財初學者。
- 儲信用卡積分:部分銀行(例如中銀香港)可供投資者用信用卡月供股票兼儲分,使投資者在定期投資的同時,亦可賺取積分、現金回贈或其他優惠。
開始月供股票的步驟
- 透過銀行或證券行開立戶口:大部分投資平台都提供網上申請服務,程序簡單快捷。選擇平台時,宜留意其收費結構、可供選擇的股票種類及支援服務等,以便日後靈活操作。
- 選擇一隻或多隻股票:投資者可按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及投資目標,選擇一隻或多隻心儀股票作為供款對象。
- 設定每月投資金額:月供股票金額可按個人財務狀況酌情而定,一般最低由HK$500元起。供款額毋須過高,重點在於持之以恆,發揮「細水長流」的效應。
自製定時定量的「手動月供」計劃
如你使用的證券行沒有月供股票選項,或月供計劃的股票清單未如理想,亦有自製月供計劃之法。你可在每月相同日子定額入市,如每月1日買入一手盈富基金(2800),或每月15日買入10股ARKK等。
不問價錢、定量入市的「手動月供」投資法,讓投資者可突破證券行月供計劃的選擇限制,在享受平均成本法之利的同時,避免碎股問題,惟每月支出將隨股價變化,投資者需要高度自律才能貫徹執行。再者,港股熱門藍籌股如騰訊(700)、港交所(388)等入場費高昂,每月買一手未免太貴,故這種另類月供模式更適合入場門檻較低的美股市場。
月供股票4大潛在風險
月供股票是長線投資的常見策略,透過每月定額買入特定股票,簡化決策過程,兼以「平均成本法」降低入市時機風險,同時養成有紀律的投資習慣。然而,我們必須明白,世上沒有完美的投資方式,月供股票自有其缺點及潛在風險,建立月供股票倉前,宜清楚了解並預先擬定對策。
1)每月定時買入 不能自主入市時機
坊間的銀行或證券行月供股票計劃,多數只會在指定日期買入股票,例如花旗銀行供款日是每月第10日買貨。每月定期入貨、減輕時間風險,固然是月供股票的精粹,但對於自信能判斷股票低位的人而言,月供股票反而妨礙他們在最佳時機入場。
不過,市面上還有少數證券行可供客戶自訂月供股票供款日期。雖然入市時間彈性仍比自行投資低,但總算有得揀。另外,進行月供股票的投資者,若對自己的投資眼光有一定自信,大可同時投資月供倉與手動倉,讓兩種投資方式互補不足。
2)碎股沽價低
月供股票另一明顯缺點是會產生碎股,碎股沽出價比足一手股票低,如果你持有的不是大型藍籌股,而是二線股票,差價可能更闊。坊間只有中銀香港等少數銀行可讓投資者以正價沽出碎股,要解決碎股問題,最理想做法還是湊夠一手才沽出。
其實,月供股票是長線投資策略,等候收成需時以年計,期間投資者買貨的次數,肯定要比沽貨多,到了要賣貨的時候,你很可能已持有多手股票,可不必太在意碎股賣出價的折讓。如投資者選擇月供美股,由於本身已是逐股買賣,故碎股問題從來不存在。
3)小額供款不化算
月供股票收費方式,一般是按供款額百分比收取佣金,或逐隻股票收費,即供的股票數目越多,收費越貴,部分月供計劃設最低收費。以中銀、恒生等銀行為例,月供股票計劃最低收費是HK$50,若供款額只有HK$1,000,開支比率足足佔了投資額5%,隨時貴過買基金。因此,投資者選擇月供計劃時,必須考慮收費及個人預算。
4) 賣出時機難把握
月供股票解決了入市時間風險的問題,但並未回答賣出時機的難處。比方說,在股價水漲船高時,你或要考慮沽出部分或全數股票止賺;下跌時,應趁低溝貨還是轉倉?這很視乎你是否相信企業的長遠前景。
要減輕賣出時機風險,有人會選擇月供收息股,目標是每月或每季賺取股息回報,像過去很多香港投資者不離不棄地用滙控(00005)收息。有傳媒曾計過數,前以約150元摸頂價買入𣾀控的股民,憑藉多年所收的股息,總回報終於在2017年成功返家鄉,其他不是摸頂入貨的長情股民自然獲利更豐。當然,𣾀豐股價近兩年一再下沉又是後話,用這個例子想表達的是,如果你以現金流為目標,並找到符合預期回報的收息股,理論上的確可長揸不放,無視賣出這回事。
開始月供股票前準備
開始月供股票前,你須留意以下幾件事:
- 有充足流動資金:建議至少有3個月月供金額,以免斷供。
- 選擇優質股票:藍籌股、ETF會相對隱陣,不宜選波幅太大的股票。一般而言,銀行可讓客戶月供的股票質素都不俗,毋須過份擔心。
- 長期作戰:月供股票是長線投資,請選擇你願意長時間投資的股票,避免因短線波幅而沽貨。
- 股息再投資:不少藍籌股、公用股、指數基金都會定期派息,用利息再投資,可發揮複息效應的威力。
投資涉及風險,本網的資訊僅作教學用途,並不構成投資意見或建議,故不應被視為作任何投資決定或行動的基礎。我們可能因用戶申請金融產品而從合作夥伴獲得少量佣金,但我們提供的內容時刻秉持獨立及客觀。產品資訊及條款,以相關機構向客戶提供的資料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