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被認為是低風險的投資工具,不少投資者都會購入債券,以豐富其資產投資組合,但是購買債券是否真的沒有風險?踏入2024/25的減息周期,買賣債券有甚麼需要注意?
甚麼是債券?
債券(Bond)可以說是一種「借據」,是投資者向發行人借出資金,在一定時間後投資者可以收回本金及利息。債券可以由政府、企業、銀行或其他機構發行,發債機構會承諾在指定日期內償還本金及利息。投資者買債券,除了能賺取利息收入外,亦可透過在第二市場轉售債券獲利。投資債券的主要風險來自發債機構的信譽,但也有其他投資風險需要留意。
債券入場門檻很高?
債券最低認購金額視乎發行人而有所不同,有債券的最低認購金額為US$100,00或以上,亦有US$10,000左右,一些零售債券的最低認購價HK$10,000就可交易,如香港政府發行的iBond。市場上最熱門的美國國債整手價為US$200,000,亦可在一些證券商以最低認購金額US$1,000起買入美國國債。
推薦:點買債券?香港債券平台及手續費 銀行VS證券行收費比較
投資債券有甚麼風險?
違約風險
投資債券首要關心的是違約風險,又稱作「信用風險」,即發行債券的國家或機構無法將利息及本金償還給債券持有人,一些高收益債券、新興市場債券或信用評級較低的公司發行的債券會有較高的違約風險,而市場認為美國國債違約風險接近零。
在購買債券前可參考信貸機構對該債券的評級,同時自己亦要了解清楚債券發行人的經濟實力及發展前景,在收益及風險中作出評估。
利率風險
指市場利率的變動會導致債券價格及孳息率變動的風險,一般而言債券價格與利率呈反向關係。大部分債券都是採用固定利率,當市場預料利率會上升時,新推出的債券的票面息率便會上升,那麼你手上持有的債券的吸引力便會下降,在市場上的價格就會下跌;反之當市場預料利率會下跌時,你手上的債券的吸引力增大,價格就會上升。
債券離到期日愈長,利率對其價格影響便愈大,相反,短期債券對利率變動的敏感度會較低。所以在加息期間,可以選擇到期日臨近的債券進行投資,快速回收資金後再投資高孳息率的債券。
流動性風險
雖然債券是低風險投資,美國國債更是被認為零風險,但也只是一種投資產品,在交易量降低並急需套現成現金時,有可能出現大幅折價,造成資產損失。
通脹風險
通脹風險指的是通脹率上升可能侵蝕債券的實際回報率。由於通脹會導致購買力下降,在債券票息固定的情況下,投資者的實際收益可能因通脹侵蝕而縮水。舉例說,若債券的票息收益率為3%,但通脹率升至4%,實際收益將為負數。相較之下,通脹掛鉤債券(如美國TIPS或香港iBond)因其收益與通脹指數掛鉤,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此風險,但亦因預防通脹機制,初始收益通常較低。
再投資風險
再投資風險是指債券的到期後,投資者可能難以找到同等高收益率的新投資機會,使整體回報水平降低,這在減息周期更加常見。長年期債券因鎖定收益時間更長,再投資風險相對較小,但短期債券者則需要頻繁應對此問題。
2023年矽谷銀行事件
例如在2023年倒閉的矽谷銀行,當時它大部分資金都投資在美債,這並非高風險之舉,但銀行剛好遇上資金鏈緊張,現金流無法挨到債券到期,迫於無奈下需大幅折讓,拋售手上US$210億的債券,這行動反而加劇信心危機,更多客戶爭相提款,引發擠提,最終導致銀行破產收場。所以投資時應慎重軸視自己的資產組合,以免資產過份集中。
2024年美聯儲減息對債券影響
短年期美債因收益率高而風險低,尤其是一年期以內的短年期國債,在2024年底提供約4.3%或以上的吸引力回報,加上存續期風險較低,對追求穩定收益的投資者而言,十分吸引。
長年期美債方面,聯儲局減息的預期升溫,使長年期美債收益率下跌。更甚者,特朗普即將在2025年重返白宮,市場認為其經濟政策可能推高通脹。若2025年美國通脹出現反彈、聯儲局的政策態度轉向鷹派,都可能導致長債收益率反彈,進一步壓低現有債券價格。這對長年期債券投資者而言,潛在損失不容忽視。
債券的常用術語
面值(Face value)
即是這張債券在到期日時可贖回的金額,如面值HK$10,000的債券,在到達發行人的還款的指定日期時,發行人便需繳付HK$10,000給債券持有人。
到期日期(Maturity date)
債券一般會規定到期日,到期後投資者便可拿回本金,要注意當基準利率變動時,對到期日愈長的債券影響就愈大。
票息(Coupon)
票息又稱為孳息,是債券持有人可收取的利息金額,發行人會按債券上票面息率(Coupon Rate)定期支付固定金額給債券持有人,如面值HK$10,000的債券,票面息率為5%,那持有人每年可以拿到HK$500票息。
發行人(Issuer)
指以債券形式募集資金的主體,發行人可以是政府、企業、銀行或其他機構,如美國國債的發行人就是美國政府。
孳息率(Yield rate)
孳息率是指債券的實際回報率,因為投資者可在市場上以不同價格買入債券,那就會產生不同回報率,故投資者除了留意票面息率外,同時要注意孳息率。
債券的常用分類方法
按「到期日」分類
債券一般都設有到期日,即發行人承諾在償還貸款的日子,大致分為短期債券、中期債券及長期債券。以美國國債為例,假如你購買的是12個月內的美國債券,又稱作「T-Bill」;如你購買的是2年至10年期的美國國債,可稱作「T-Note」;如買10年以上的美國國債就叫做「T-Bond」。不同的到期日,票息也會有所不同。
以發行人分類
債券可以由政府、企業、銀行或其他機構發行,按發行人不同可將債券分為國債、企業債或金融債券,一般來說購買國債的風險較企業債券低,而高風險高回報,企業債券的利率一般會較國債為高。
以利率分類
債券大致可分為固定利率及浮動利率,固定利率是利率在債券有效期內維修不變,而浮動利率可跟隨因市場利率走勢變動,例如港府發行的iBond,及美國政府發行抗通膨債券(TIPS)其利率會跟隨通脹率的高低而出現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