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即使不熟悉「綠色金融」,或多或少都聽過這個名詞,甚至可能參與過綠色金融而不自知。綠色金融是在全球蔚然成風的潮流,牽動著金融市場的資本流動,以至地球生態的未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在綠色金融方面發展到甚麼地步?普羅大眾作為投資者與消費者,該如何理解綠色金融的內涵並參與其中?
甚麼是綠色金融?
綠色金融,顧名思義,是將資金引領至可持續發展的領域。根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網站,綠色金融指調動來自公共、私人及非營利部門的資金流向,支持環境友好的項目及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以往在商業社會講環保,往往會被視為「額外成本」,而綠色金融則是經濟理念的轉型,主張在獲取經濟效益的同時,兼顧環境和社會責任,企業、投資者以至政府等持份者,可從中得到「可持續回報」。
在具體操作上,綠色金融的常見工具包括綠色債券、綠色貸款、碳信用交易以及環保主題基金等,目標都是在爭取財務收益的同時,支援低碳經濟、減少碳排放、推動有效利用資源。不管採用甚麼形式去實踐綠色及可持續金融,其核心精粹都必然不會止於財務操作,而是推動財富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
香港監管機構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倡議
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及香港交易所(HKEX)近年分別採取多項措施,鞏固香港在區域和全球綠色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促進香港金融及經濟永續發展。
金管局:三階段綠色銀行策略
香港金管局近年積極推動綠色及可持續銀行計劃,以應對氣候變化風險並推動銀行業的環保轉型。計劃分為三個階段:
- 第一階段 – 建立綠色基準:與業界合作建立銀行的「綠色基準」,並提供技術支援,以推動銀行進行「綠色體檢」。
- 第二階段 – 制定監管要求:諮詢業界與持份者,設定具體目標,以提升銀行業的綠色與可持續發展。
- 第三階段 – 監督進度:確立並執行目標,定期審視銀行的落實情況與成果。
證監會:連推多項綠色金融策略
證監會2022年8月發表《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議程》,將推動綠色金融的重點工作聚焦於企業披露、資產管理、環境、社會及管治(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簡稱ESG)基金、及碳市場;翌年提出2050年前碳中和承諾,並制訂2030年減少碳排放50%的中期目標,又舉辦首屆可持續披露論壇,吸引超過200名金融業及政策制定者參與,提升業界對國際標準的認知與準備程度。
港交所:成立可持續及綠色金融平台
香港交易所在2020年12月宣布成立可持續及綠色交易所(STAGE),成為亞洲首個可持續金融資訊平台。STAGE提升了綠色金融產品的透明度,為投資者提供清晰及可靠產品資訊。港交所計劃逐步擴展STAGE的功能,涵蓋更多資產類別與產品類型,例如與可持續性相關的衍生產品、ESG相關指數產品及其他創新綠色金融工具。
2022年10月,港交所推出了國際碳市場交易平台Core Climate,將資本與香港、中國內地、亞洲及其他地區的氣候相關產品和投資機遇緊密聯繫,為機構參與碳交易市場提供了高效及可信賴的橋樑,並透過產品創新及信息披露,促進碳市場的透明化與多元化發展。
零售投資者/消費者如何參與綠色金融?
參與綠色金融豈止是政府及大型機構的專利?零售投資者也可以成為「綠色革命」的重要推動者。在市場資本流向可持續發展的項目,散戶的每一筆投資,都可能成為改變未來的一小步。
那麼,普通人如何透過理財和投資,在實現財務增長的同時,推動全球環境保護的項目?
1) 選擇綠色主題的投資產品
對零售投資者而言,參與綠色金融的最直接方式,是選擇環保相關的投資產品。例如是近年來大受歡迎的ESG基金、ESG ETF及零售綠色債券。
- ESG基金及ETF:ESG基金主力投資環境友好型公司或以永續發展為核心策略的企業,常見的主題包括可再生能源技術、低碳排放產業及水資源管理企業。投資者買入ESG基金,形同是用資金支持符合其價值觀與道德標準的公司,並分享企業在市場中獲取的經濟成果。另外,買入追蹤ESG指數的ETF,亦是投資者全面參與國際綠色經濟市場的最簡單快捷方法。
- 綠色債券:全球多個政府及機構都有發行綠色債券,專門用作資助環保項目(例如風力發電設施或節能建築等)集資。香港政府也有發行零售綠色債券,投資者認購後,表代了參與香港政府推動可持續發展、低碳及應對氣候變化的項目籌集資金,回報是獲取穩定的固定收益。
有不少研究指出,企業或基金注重ESG並不會使其盈利受損,甚至反過來會在投資市場上有更出色表現。以Thornburg Better World International Fund為例,基金將ESG分析納入投資決策,主要持股包括日清食品和三菱電機等以實踐ESG聞名,截至2024年7月底,基金過去5年實現10.8%平均年回報率,在Morningstar的「外國大型混合基金」類別619隻基金中排名第二,亦跑贏MSCI全球(美國除外)指數6.4%的年回報率。
2) 留意企業的ESG評級及披露
參與投資綠色金融時,投資者可特別留意企業的ESG披露訊息。選擇透明度高、環保項目上表現優異的公司,有助確保企業與投資者的價值觀一致。
香港證監會近年積極推動ESG披露標準化,零售投資者可在STAGE網站找到港交所上市的股票、ETF及債券的ESG評級及相關資訊;港交所的披露易平台上,搜尋到與ESG相關的披露報告;國際市場方面,MSCI及Morningstar旗下的Sustainalytics平台,都提供數以千計上市公司的ESG評分及表現評價。
3) 使用綠色理財產品
除了投資工具外,香港市面上已有林林總總的綠色存款、綠色按揭、綠色保險等多款環保概念理財產品,讓香港市民可將環保理念融入理財生活。此外,部分銀行及金融科技企業推出了碳足印追蹤工具,幫助消費者統計和了解其財務行為所造成的碳排放量。
以Citibank的Wealth 360為例,就整合了瑞典Doconom的碳足印記錄技術,以及 香港金融科技公司Planto的AI數據擴充解決方案,透過追蹤客戶每月消費習慣,分析其碳足印,幫助實現綠色消費。此外,Planto旗下的同名個人理財應用程式,更設有跨行的碳足印追蹤功能,用戶可同時連結多間銀行的理財戶口(包括儲蓄、信用卡、投資賬戶等),使用戶能跨行掌握自己的碳足印及其他消費行為。
參與綠色金融應避免的潛在風險與誤解
綠色金融為投資者提供結合財務增長與可持續發展的機會,但過程中應謹慎行事,避免潛在風險和誤解。以下是參與綠色金融時需要注意的幾個重點:
- 確保投資產品真實性:投資前需提防所謂的「綠色漂洗」,一些產品可能僅以環保為噱頭,但實際未達標準。投資者選擇經過第三方及權威平台認證的產品,以降低接收偏頗資訊的風險。
- 清楚了解風險與回報:雖然不少ESG投資產品表現不俗,但綠色金融產品的回報受政策、技術進步及市場波動等多重因素影響,未必一定勝過傳統投資。投資者需權衡收益與風險,了解投資回報的不確定性。
- 理解ESG評估的局限:不同地區和機構的ESG評估標準存在差異,可導致結果不一致。同時,企業的披露可能不全面,投資者應多參考多方數據進行分析,並在有需要時尋求專業建議。
- 結合個人價值觀與財務目標:投資綠色金融時,確保與自身環保理念相符,同時符合財務需求。綠色金融應作為多元化投資組合的一部分,而非孤注一擲的選擇,作任何投資前,都要緊記分散風險的重要性。
💡一站式理財App 管理儲蓄與投資
Planto是由香港團隊研發的個人理財App,可連結銀行與理財戶口,幫你管理每月收支、訂立儲蓄目標,所有電子錢包、投資戶口、強積金、物業等資產狀況一目了然,仲識自動提你準時找信用卡卡數,避免罰款。
Planto用戶除了可享極簡理財之便利外,更可接收獨家理財產品優惠通知、財教學內容。立即下載Planto,體驗智能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