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各國致力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應付氣候變化,綠色投資概念快速增長。香港首隻與碳期貨掛鉤的 ETF 「中金碳期貨ETF (03060)」已於2022年3月23日上市,成為大中華地區金融市場首個此類型產品,亦是香港及亞洲投資者提供進入全球碳市場的門檻較低之選擇。
本文介紹碳期貨市場基本概念,以及相關ETF產品的投資機會與風險。
碳排放配額是如何交易的?
為實現減排目標,全球多國政府及國際組織如歐盟、美國、加拿大、新西蘭、瑞士、日本、韓國及中國等均有制定碳排放配額。航空、發電及製造業生產等企業持有的配額,釐定了它們的碳排放權。每一個配額,通常等同一公噸污染物的排放權。
碳排放配額可以互相交易,企業的碳排放如少於其碳配額,就可在碳交易市場出售多餘配額獲利;相反,碳排放量超過配額的企業,就有需要購買額外的配額以避免巨額罰款。
歐盟排放交易系統(EU ETS)於2005年推出,是全球最成熟的碳配額買賣市場,近年需求越來越龐大。從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歐盟排放交易體系中一公噸碳的價格升了約一倍,2023年2月更一度衝破100歐元,至2024年12月回落至約63歐元。
根據歐盟執委會的最新報告,2023年EU ETS的拍賣收入達到436億歐元,平均碳價為每噸83.6歐元,高於2022年的80.18歐元,全年全球碳排放交易市場的總價值達到8,810億歐元。
甚麼是碳期貨ETF?
所謂碳期貨合約,是指買賣雙方協議以預定價格,在特定日期買賣預定數量的碳排放配額。
歐盟碳配額期貨合約,在歐洲能源交易所 (EEX) 等各種交易所內進行買賣。企業會運用碳期貨合約,對沖或鎖定碳排放成本;而投資者則透過期貨合約,從碳排放配額價格的漲跌中獲利。
在香港推出碳期貨ETF以前,美國及加拿大等地交易所曾推出幾隻碳期貨ETF,如2020年於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KraneShares Global Carbon Strategy ETF(KRBN)、2022年在多倫多證券交易所推出的 Horizons Carbon Credits ETF(CARB)及2023年上市的Global X Carbon Credits Strategy ETF(NTRL)等。
這類型的碳期貨ETF,一般會追蹤由碳期貨合約組成的指數之表現,換句話說,基金管理人會根據碳期貨合約在掛鉤指數中的比例,投資相應的碳期貨合約。
香港首隻碳期貨ETF
2022年在香港上市的,是由中金公司發行的「中金碳期貨ETF (03060) 」追蹤「ICE EUA碳期貨指數(額外回報)」,投資範圍包括一籃子歐盟碳排放配額(EUA1) 期貨合約,年度開支比率是0.99%。 除了港元外,這隻ETF亦設人民幣和美元櫃台,是亞洲投資者提供進入全球碳市場的低門檻選擇。
中金碳期貨ETF的價格,反映歐盟碳排放配額(EUA)期貨合約的表現。2024年受天然氣價格回穩影響,企業減少對碳配額的需求,加上歐洲經濟增長疲弱,能源需求下降,歐盟碳排放配額價格疲弱。截至2024年12月下旬,中金碳期貨ETF價格約在每單位58港元左右徘徊。
投資碳期貨ETF有甚麼風險?
ESG投資盛行,碳排放配額投資前景似乎一片光明,但投資者仍要注意不少可能影響碳期貨及其掛鉤ETF價值的因素。
- 能源業發展及需求變化:發展可再生能源以取代傳統能源,是全球政商界主要環境倡議之一,而新舊能源需求此消彼長,自然會影響碳排放量,以至業界對碳配額的需求及碳期貨價格。
- 政府減排政策:減排是全球大趨勢,國際社會在《巴黎協定》亦對此目標達成一定共識,惟各國政府對實行減排政策,以及削減碳配額上限步伐不一,亦可能隨時改變。若各國減排速度慢於市場預期,可能導致碳交易市場受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