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itcoin)開啟了加密貨幣的時代,不論最後發展如何,在歷史中也留下濃厚的一筆。當中有一個十分重要同時亦十分神秘的名字,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他創立了比特幣,身家料達幾百億美元,但是沒人知道他是誰。中本聰的身份引起諸多猜測,有人否認,亦有人自稱是本尊,綜合諸多不同的資料,我們列舉了一些疑似中本聰的人選。
中本聰的事跡
有人推測中本聰可以是個人,也可能是一個組織,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名字的擁有者十分富有,據推測中本聰持有約100萬枚比特幣,以2021年3月5日的幣值計算,市值468億美元。
中本聰首次出現在大家視野是在2008 年 10 月 31 日,在美國一個知名密碼學的學術論壇上,有位名叫Satoshi Nakamoto(中本聰)的人發表了一篇論文,題目爲《比特幣:一種點對點式的電子貨幣系統》。這論文的出現,讓人開始研究加密貨幣,推動了比特幣系統的開發。
在2010年12月12日,中本聰在比特幣論壇中發表了一篇文章,這是他最後一次在公開的場合發表言論。其後他只通過電子郵件與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少數人聯繫。去到2011年4月26日,中本聰與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首席工程師Gavin Andresen聯繫後,中本聰隨即關閉了電子郵件,再也沒有與任何人聯絡。
為何中本聰的身份是個謎?
在開發比特幣時,開發人員與中本聰是有頻繁的電郵往來的,但是自2009年比特幣系統開發完成後,中本聰就甚少向外發表自己的言論,在2011後就再沒與人聯絡,讓人難以確定中本聰的身份的原因,有人推測他的一些舉動是故意隱藏自己身份。
- 雖有不少電子郵件交流,但中本聰從未以真面目公開露面,或約見過任何人
- 他會在1天的任何時段回覆電子郵件,讓人難以確定他生活的時區
- 發表的文章及電子郵件時,使用了美式英語、英式英語、愛爾蘭語,公開的名字就疑似是日本名,讓人不確定他的國藉及生活的地方
疑似中本聰人選
Dorian Satoshi Nakamoto 日裔工程師
讓人認為他是中本聰的原因是他的名字與中本聰相似,Dorian Satoshi Nakamoto,同時他日裔美國人的身份,也與網上推測中本聰是個日文名字相符合。現年72歲的Dorian Satoshi Nakamoto,據網上報道他出身於日本,其後移民美國,在加州理工大學修讀物理,畢業後從事系統工程師,在2002起就無固定工作,是位自由工作者。在2014被媒體大肆報道他就是中本聰,但不久後他就請來律師發表聲明,否認了自己與比特幣之間的任何關係。
Craig Steven Wright 澳洲企業家
Craig Steven Wright在2016年公開表示自己就是中本聰本人,而他也列舉出不同的證據以支持自己的論點。在他宣稱自己是中本聰後,曾與比特幣開發團隊的首席工程師Gavin Andresen會面,其後獲得了Gavin Andresen的信任,讓Andresen公開承認他就是中本聰。但是最近Craig Steven Wright與他商業合作伙伴的財產案件中,隨着法庭上的證據,讓Andresen懷疑他是被騙了。
Dave Kleiman 擅長電腦的退伍軍人
Dave Kleiman是Craig Steven Wright的商業合作伙伴,在控告Craig Steven Wrigh的財產案件中受到其他人的關注。Dave Kleiman是一名殘疾的退伍軍人,退伍後自學電腦知識,並從事電腦取證等相關工作。在案件的證據中,表示Dave Kleiman曾擁有百萬枚的比特幣,所以有人猜測他就是中本聰,其曾從軍的背景,被解讀為中本聰擅長反偵查的原因。
至於中本聰最後銷聲匿跡,對比Dave Kleiman時間線來看,他在2010年底感染了一種超級細菌,最後於2013病逝,可惜Dave Kleiman不在人世,難以證明他是否是中本聰。
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一個讓所有人信服他就是中本聰的答案,有一個簡單直接證明的方法,就是使用中本聰的比特幣帳號交易比特幣,但始終沒人這樣做,中本聰是誰可能永遠會是個謎。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
<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
<
💡認識加密貨幣
- 加密貨幣入門:買Bitcoin及熱門加密貨幣方法〡比特幣ATM教學〡7隻熱門加密貨幣簡介〡加密貨幣Debit Card〡比特幣歷史及發展里程碑〡加密貨幣術語〡加密貨幣儲存方法〡區塊鏈概念股 / ETF〡比特幣挖礦入門〡比特幣的風險與避險〡CoinMarketCap教學〡誰是比特幣創辦人中本聰?〡認識穩定幣〡GBTC比特幣信托基金分析〡加密貨幣收息攻略〡加密貨幣轉換港幣教學〡新手應避免的低級錯誤〡探討狗狗幣之亂〡比特幣算力知多點〡比特幣大跌原因及應對策略〡甚麼是ICO
- NFT教學:NFT懶人包〡NFT交易平台推薦〡GameFi入門〡NFT與幣市關係〡NFT ETF〡香港NFT系列
投資涉及風險,本網的資訊僅作教學用途,並不構成投資意見或建議,故不應被視為作任何投資決定或行動的基礎。我們可能因用戶申請金融產品而從合作夥伴獲得少量佣金,但我們提供的內容時刻秉持獨立及客觀。產品資訊及條款,以相關機構向客戶提供的資料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