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龍頭比特幣(Bitcoin)面世超過10年,價格屢創新高,但人們對其投資價值仍毀譽參半,有人相信它開創了貨幣的新趨勢,甚至可成為避險資產,亦有人認定它是曇花一現的泡沫。作為一種投資產品,比特幣及多數加密貨幣波動性大,潛在回報高,但風險也極大,像股神巴菲特就曾形容比特幣是「賭博工具」。
2017年初,比特幣價格為每枚約1,000美元,至年底狂升至約20,000美元,後來直插至3,000美元,緩再步攀上並維持在8,000至10,000美元間上落多時,至2020年底再度急年,2021年3月曾衝破50,000美元大關,波幅宛如坐過山車。為何它的價格如此大起大落?
總市值小、流動性低
比特幣在高峯時總市值達3,500億美元,驟聽像天文數數字,但比起蘋果公司破萬億美元的市值,實在是小巫見大巫。總市值越小,越容易因大額交易引發價格港動。
市場上有約1,600名被稱為「比特幣鯨魚」(Bitcoin whales)的投資者,每人持有至少1,000枚比特幣,這班「鯨魚」共持有約1/3比特幣,當他們大量沽出時,比特幣價格自然受壓。
比特幣、以太幣等加密貨幣的交易流動性遠比股票低,意味着只需要有相對少量的買賣,幣值就會受到影響,易受大戶操控。
歷史數據少、紛亂消息多
加密貨幣是前所未見的新產品,不像黃金、股票等歷史悠久的產品,有大量市場歷史數據可考,幣值往往易受市場消息帶動。如2019年中facebook宣佈將推出加密貨幣Libra後,加密幣前途被唱好,比特幣價格曾因此上揚,後來Libra計劃屢受質疑,比特幣亦受拖累。
比特幣前景不明朗除了會受政府監管、競爭對手等憂慮影響,區塊鍵技術可能出現的「分叉」(folks)(因數據處理不同步,導致不同節點儲存了不同版本的記錄)亦增加加密貨幣的潛在不確定性。「分叉」在有意操作下,加密幣甚至可一分為二,如「比特幣現金」(Bitcoin Cash)就是在2017年由比特幣「分裂」而成。
有加密幣支持者提倡,在中美貿易戰下,比特幣可像美債、黃金一樣,成為股市的避險工具,又指比特幣跟黃金、股市和美元關連度不大,故有望在環球政經風險中一枝獨秀。不過,儘管比特幣曾逆市攀升,但今年8月也曾跟美股同步下挫,加上上面提到的波幅與不穩因素,避險作用成疑。因此,儘管理論上比特幣或其他加密貨幣未來有潛力成為資產避風港,但現階段主流投資者仍是用它們來投機炒賣居多。
比特例錢包交易平台及保安存風險
投資比特幣,除了要面對價格波動風險,亦要注意比特幣錢包的安全隱憂。比特幣的擁有權取決於誰人掌管私鑰(private key),投資者可透過「冷熱包」、「熱錢包」儲存私鑰,或將比特幣託管於交易所,但無論採用哪一種方法,都並非萬無一失。
冷錢包指的是離線硬碟、USB手指,甚麼以紙筆抄錄的私鑰,若然遺失錢包或出現物理性損壞,投資者很可能永遠無法尋回其持有的比特幣;把比特幣存放在網上的熱錢包或交易所,則可能因黑客攻擊而導致比特幣失竊,而交易平台倒閉或出現故障,亦可能導致投資者蒙受損失。
比較美股投資戶口收費及迎新優惠
投資涉及風險,本網的資訊僅作教育用途,並不構成投資意見或建議,故不應被視為作任何投資決定或行動的基礎。我們可能因用戶申請金融產品而從合作夥伴獲得少量佣金,但我們提供的內容時刻秉持獨立及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