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品、NFT、元宇宙近年成為金融界燴炙人口的新貴,這些建基於區塊鏈(Bockchain)的新網絡產物,用途遠不只於炒炒賣賣,區塊鏈支持者的願景,是運用其去中心化技術建構「未來的互聯網」,亦即是我們常聽說的Web 3.0——一個去中心、數據由用戶掌控的全互聯網新形態。
Web 1.0、2.0及3.0 是甚麼?
Web 3.0又稱Web3,顧名思義即「第三代互聯網」,是相對於Web 1.0及Web 2.0的全新網絡形態。要了解Web 3.0,先要從過去兩代互聯網歷史說起。
Web 1.0:靜態網頁為主
互聯絡雛形始於美國政府的ARPANET計劃,運用物理線路連接電腦,讓人們可能運用電腦互相通訊。早於1969年,研究人員已成功用網絡發送訊息,但直到1990年代,普通用戶才開始有機會用電腦瀏覽靜態網頁。這些只能單向展示資訊的網頁,是Web 1.0的標誌。
Web 2.0:社交網站興起
直到2000年代,互聯網掀起了重要變革,Facebook、Twitter、YouTube及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如雨後春筍地誕生,用戶製作的內容主導了互聯網,人們可並內容下留言及交流,體驗變得更加互動。自始互聯網從「read-only」變成「 read/ write」,至今仍然是主流。
在Web 2.0時代,用戶數據以中心化形式儲存,社交網絡在向用戶服務的過程中,獲取龐大的用戶製作內容及數據,並利用這些數據向用戶賣廣告賺錢,使用戶本身儼如商品一部分。不少用戶憑藉內容創作,成為網絡紅人(KOL或Influencer)致富,但社交網站才是數據的真正擁有者,是Web 2.0的最大贏家。
Web 2.0為人咎病之處,是網絡巨企完全壟斷了用戶數據及資訊傳播,引起個人私隱、網絡安全、網絡審查、假新聞等爭議不斷。科技界、政府、傳媒、商界等,都正在尋求改革網絡的新出路。
Web 3.0:去中心化互聯網
Web 3.0是去中心,數據由建設者及用戶共同擁有的新互聯網。Web 3.0數據以分散式賬本(DLT)形式儲存,分佈在不同節點,不存在具權威性的中心點,用戶不再像過往般,將個人數據依附在大型平台,用戶可用錢包平台地址,代替用平台註冊賬戶和密碼,有助保障個人私隱。
Web 3.0技術的出現,解決了Web 2.0互聯網的多項流弊,如加密錢包可保護個人身份、去中心化的數據庫使內容免受審查,而用區塊鏈儲存交易數據,有效杜絕數據難被惡意刪改,變得更加安全。
在金融及財富管理層面,Web 3.0資產可儲存在用戶的錢包,而並不是由任何個人擁有,因此在匯款、轉賬時,不受任何銀行及國家法規限制,技術上能淡化甚至取代傳統金融機構角色。當然,由於Web 3.0仍算未普及化,在實際運作上,中心化平台角色仍重,以加密貨幣為例,中心化交易所市場影響力遠勝個人用戶。
除了加密貨幣,Web 3.0 還可用來做甚麼?
在實際應用方面,加密貨幣是Web 3.0世界最為人熟悉的產物,可代替法定貨幣,供用戶之間互相交易,惟在現階段似乎更常被視作投資工具。除了加密貨幣外,區塊鏈和Web 3.0的應用例子多不勝數:
NFT 非同質化代幣
NFT 即「非同質化代幣」,每枚都包含獨特識別資訊,記錄在區塊鏈上,不可以被複製。NFT 廣泛用於藝術品、歌曲、畫及會員資格認證等,為虛擬資產防偽並賦予獨特意義。著名的NFT項目例子包括CryptoPunks、BAYC等。
DAO 分散式自治組織
DAO 是由成員共同擁有的網上自治社區,沒有任何中央機構管理。DAO由智能合約訂立管理及運作規則,並以投票方式決策,亦會發行自己代幣或以其他加密貨幣交易。DAO例子包括BitDAO、PleasrDAO等。
DeFi 中心化金融
DeFi 是建基於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金融服務, DeFi 去除銀行傳統金融機構角色及收費,由智能合約構建及運行,以確保安全性及便利性。DeFi項目例子包括Aave、Avalanche、Cardano及Chainlink等。
GamFi 遊戲化金融
GamFi的核心概念是「邊玩邊賺」(P2E),遊戲使用區塊鏈技術,讓玩家用加密貨幣或遊戲幣交易道具、武器及服飾等;玩家參與 P2E 遊戲時,可以賺到實質經濟獎勵。The Sandbox及Axie Infinity等,都是較著名的GameFi項目。
Metaverse 元宇宙
Metaverse 是虛擬數碼世界,人們可以在裏面透過數碼化身來代表自己,與別人進行互動。虛擬現實 (VR)、增強現實 (AR) 及加密貨幣等技術,在元宇宙十分普遍。為人熟悉的元宇宙項目包括Roblox、Horizon Worlds等。